青歌赛
五一的时候每天晚上在家里无事便陪着爸爸妈妈看青歌赛,想来这是很多文青愤青小资都不愿观看的节目。但我每天都看,看的津津有味。
一是从评委那里可以得到许多知识,顺便测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其实大部分的问题算不上问题,对我来说只是常识而已。可对于那些选手却很成问题。余秋雨并没有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但的确文弱得有些做作。那些衣着光鲜的歌手缺乏一些社会的基本常识,很多人也应算作文盲,这在歌手大奖赛上很正常。但我觉得不正常的是,很多唱流行音乐的,甚至唱起来还有点意思的歌手也在这些常识面前犯了难,缺乏一些流行音乐最基本的素质。
这些标准,对于原生态歌手就要宽容许多。
就我来看,那些纯朴的原生态歌手身处边缘空间,掌握的资源贫乏,远未被这个社会的浮躁所包围,也未被这个社会的潮流所动摇,他们唱出来的只是对于几百年几千年民族或地区文化的继承,这种文化他们看来稀松平常,而我们将它们奉若圭涅。这所体现的不应该是简单的物以稀为贵,而应该是对我们所处的主流文化标准没有衡量过或者未有能力衡量的文化的尊重。原生态歌手回答不回答问题得不得奖对于欣赏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评委也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抑或说这种时光生产的艺术,根本不应该用来打分评判。一代代人随着民族文化的缓慢变化来缓慢更新着这种音乐文化,既没有更多的受潮流的影响,也不是像商业社会那样功利的对待它,粗暴地添加时代的唱腔。他们本来是美的,现在仍然是美的。他们歌声之美正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的浮躁文化和传统的缓慢积淀正是一对矛盾。
二是我真的听了很多不错的歌,比如一个蒙古高三学生的呼麦,那种富有弹性和金属质感的声音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歌手的态度也让我很欣赏,天真而坚定。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选择这种音乐时,他说“就是喜欢”。这让我想到一个少年拿着一把独一无二的马头琴,在夕阳抚摸下的草原孤独的吟唱。
最后一天我看到了真正的流行歌手,听到了真正的通俗歌曲。从第一天看这个节目我就在不断地想,为什么会有通俗歌曲的评奖,通俗歌曲真能拿到这帮老师那里评奖么。如果说崔健走上了这个舞台,诅咒走上了这个舞台,尴尬的会是谁?如果蔡依林走上了这个舞台,刘德华走上了这个舞台,尴尬的该是谁。通俗歌手要“通俗”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该看大众态度,无论这帮教授也好,制作人也好打再高的分,如果观众不买账,歌手就没法生存。李律,比赛中唯一一个台湾选手,一个漂亮的女孩唱了一首《巷口》,声音,外观和歌曲一切都很恰到好处。我惊叹终于有一个可以称作“通俗”的歌手。介绍说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我想她如果走进音乐圈,那种有些沙哑和淡淡忧伤的声音特质会很快被大家接受。她真的不错。
青歌赛确实有些保守(中央台就是这个样),但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好节目,当然,期望太高始终是危险的,以陪陪家人为主业,看电视当作机会,顺便看看有什么好节目,最后的感觉一定不会太差。
一是从评委那里可以得到许多知识,顺便测一测自己的知识水平。其实大部分的问题算不上问题,对我来说只是常识而已。可对于那些选手却很成问题。余秋雨并没有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但的确文弱得有些做作。那些衣着光鲜的歌手缺乏一些社会的基本常识,很多人也应算作文盲,这在歌手大奖赛上很正常。但我觉得不正常的是,很多唱流行音乐的,甚至唱起来还有点意思的歌手也在这些常识面前犯了难,缺乏一些流行音乐最基本的素质。
这些标准,对于原生态歌手就要宽容许多。
就我来看,那些纯朴的原生态歌手身处边缘空间,掌握的资源贫乏,远未被这个社会的浮躁所包围,也未被这个社会的潮流所动摇,他们唱出来的只是对于几百年几千年民族或地区文化的继承,这种文化他们看来稀松平常,而我们将它们奉若圭涅。这所体现的不应该是简单的物以稀为贵,而应该是对我们所处的主流文化标准没有衡量过或者未有能力衡量的文化的尊重。原生态歌手回答不回答问题得不得奖对于欣赏者来说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评委也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抑或说这种时光生产的艺术,根本不应该用来打分评判。一代代人随着民族文化的缓慢变化来缓慢更新着这种音乐文化,既没有更多的受潮流的影响,也不是像商业社会那样功利的对待它,粗暴地添加时代的唱腔。他们本来是美的,现在仍然是美的。他们歌声之美正是建立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环境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时代的浮躁文化和传统的缓慢积淀正是一对矛盾。
二是我真的听了很多不错的歌,比如一个蒙古高三学生的呼麦,那种富有弹性和金属质感的声音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歌手的态度也让我很欣赏,天真而坚定。当主持人问她为什么选择这种音乐时,他说“就是喜欢”。这让我想到一个少年拿着一把独一无二的马头琴,在夕阳抚摸下的草原孤独的吟唱。
最后一天我看到了真正的流行歌手,听到了真正的通俗歌曲。从第一天看这个节目我就在不断地想,为什么会有通俗歌曲的评奖,通俗歌曲真能拿到这帮老师那里评奖么。如果说崔健走上了这个舞台,诅咒走上了这个舞台,尴尬的会是谁?如果蔡依林走上了这个舞台,刘德华走上了这个舞台,尴尬的该是谁。通俗歌手要“通俗”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该看大众态度,无论这帮教授也好,制作人也好打再高的分,如果观众不买账,歌手就没法生存。李律,比赛中唯一一个台湾选手,一个漂亮的女孩唱了一首《巷口》,声音,外观和歌曲一切都很恰到好处。我惊叹终于有一个可以称作“通俗”的歌手。介绍说他的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制作人,我想她如果走进音乐圈,那种有些沙哑和淡淡忧伤的声音特质会很快被大家接受。她真的不错。
青歌赛确实有些保守(中央台就是这个样),但仍然可以看到不少好节目,当然,期望太高始终是危险的,以陪陪家人为主业,看电视当作机会,顺便看看有什么好节目,最后的感觉一定不会太差。
1 条评论:
可爱的尖锐文章。没想到,这是这并非易事。尊重你!.
发表评论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 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