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三月 22, 2011

关于平板电脑的想法1

牛顿很好。虽然牛顿的手写被人诟病,但是这就是当时的最高技术,并且这种手写方法比起graffiti的手写更人性化,更符合苹果产品强调易用性的精髓。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硬件的限制。笔迹书写相对于手指触摸在输入上有很大优势。所以我猜想手写的形式很可能会在一次出现在苹果的产品线上。



-- 发送自我的 iPad

黄金交易1

这段时间将关注于黄金交易。看起来以小搏大,但是实际上风险特别大,让人望而却步。做天看了一些资料,似乎是这样:买家在赌黄金的价格趋势,并且是对赌。他出的钱是"保证金"。这些保证金的作用是做为筹码放在市场上。买家需要买单的是和你当初估计的趋势之差,假使相反则有可能血本无归。而在炒的过程中,并不需要真正地出买金子的钱,而是在交易一种类似于粮票的东西。对普通炒家来说也并不想真正地拿到,而只是想圈到钱。因为你之是在赌涨跌那么你的钱输完了以后,你得到的只是一个粮票,如果你要买金子,你仍然要付出大价钱。


-- 发送自我的 iPad

星期六, 三月 12, 2011

Kindle Single

今天在亚马逊书城看到他们现在新推出的一个出版计划:Kindle Single,其目标是出版这样的书:篇幅比文章长,但是比书要精短。每本书专谈一事情(焦点相对简单)。价格大概一两美元的样子。据说书写的还不错。这种出版计划被一些人称为对于苹果itunes模式的模仿,苹果通过分拆唱片,让音乐由唱片转变成单曲的形态。对图书来说,章节之间就没有那么分离,而贝索斯通过向独立作家们征集这样的文稿进行出版,作家可以就一个主题尽情发挥,而较少地顾及篇幅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作者集中发力,提高作者们的创作激情。对于未来出版业来说,未尝不是一次大胆的实验。

如果ipad用正版软件要花多少钱

在很早用电脑的时候,就采取了用正版的策略,但最后的结果是,低价买不来好软件,就我当时的经济情况,根本支撑不起这个梦想。对中国的消费者开出那么高的价格,没有盗版才怪。


为什么中国人版权意识淡薄?


一方面是由于对软件定价的权利并不在我们这里,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一个软件二三十元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光是正版游戏软件在当时一般的价格就已经达到一百四五十元。如果是专业人员更是无法承受。高价的软件虽然不是盗版泛滥的决定性因素,也是盗版泛滥的一个重要干预性因素。盗版泛滥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对于消费者来说,因为软件得来的太容易,消费者就会不停地安装不同的软件进行实验,而不是将精力投入到发现一种软件的优势中。


经过这么多年消费者与软件厂商的斗争,中国的软件价格越来越低,而消费者同样不愿支持正版软件。一个更加具有创新性的市场环境更是无从谈起。对于开发者来说,总是将生存的目标放在产品之上是危险的。


今天突然在想,如果我第二台ipad用正版软件的话,会花去我多少银子。把那些花里胡哨的软件去掉,挑选出真正有用的好软件大概要花多少钱?比如说,前几天下载了一个Filemaker pro,是一个很贵的ipad上面的数据库软件,但是对于我来说,根本没有用,每天就放在那里当门面。而它的一个易用的版本:Bento,在我这里就用的不亦乐乎,我很想把我的这些收藏品,分门别类地插上图片,展示出来,Bento虽然便宜,但是更加符合我的需要。


iwork二件套

20

韦氏字典

25

Blogpress

3

Bento

5

Sketchbook

8

Penultimate

2

Mentalnote

3

Brainwave

1

Things

20

Goodreader

5

iThoughtsHD

8

OmniGraffle

50

Projector

30

Tex Touch

10

Dr.eye

10

DjVu Reader

6

Essay

4

Imovie

5

Garage Band

5

Numbers

10


一共是55+22+33+110=220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元以下。实际上,这些软件对我来说,都有一点多了。后面的高价软件实际上也是可有可无的。只是说——“可能会用到”(但也可以被替代)。比如说,那个50美元的OmniGraffle30美元的Projector——如果可能的话,一般的小项目也可以使用Things里的Project来代替。如果要买的话,也可以分批购买,第一批是iwork的三件套,实际上,这三件套也可以分开购买,买它的原因是——觉得应该有一个,就像你有了Windows就希望安上一套office一样。如果说必须购买的话,Blogpress作为发布blog的工具非常实用,3美元,Bento,一个个人的小型数据库,5美元,Penultimate,非常好的手写和jotting工具,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sketchbook,并且说实话,手感好过Sketchbook2美元,Pages,编辑文档的利器,10美元,keynote10美元,非常优秀的幻灯片工具。Things,很好的GTD工具,20美元(很贵啊),但这个似乎更接近GTD的本质,与PDA相联系。Goodreader,最好的PDF阅读器,5美元。韦氏字典,25美元,虽然比较权威,但是用起来比较麻烦,不支持即点即译,所以先放一下。DjvuReader6美元。Dreye10美元,虽然贵了一点,但是google当年就是用这个提供查词功能的,很有好感,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个字典是为iphone设计的,但ipad上也能使用。还有两个小软件,mentalnoteBrainwave是记录点子的,一共4美元。


这样,第一次所有的采购一共有75美元,按6.6495元,不到500元。但是,对于ipad来说,基本的功能都有了,只是单薄了一点,但用的都是尊重知识产权的“正版软件”,也不用去怕系统升级。


如果在升级的话,就可以选择iThoughtHD来做mindmapGarragebandimovie来做多媒体,essay做简单的文档,Numbersiwork配齐,Textouch,可以做论文,这一次升级的话,42元。280元。就这样,ipad可以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很多快捷与方便。

星期一, 三月 07, 2011

读《Icon:乔布斯》传

昨天夜里把《iCon:乔布斯传》用我的Hanspring Visor读完了,今年已经用这个小东西读了两本畅销书了。第一本是韩寒的新书,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妓女的故事,虽然勇敢地直面现实,但是总觉得韩寒新书的语言越来越像郑渊洁在99年的风格了。和他的杂文比起来,反而有些失望。前两天买了ipad,到33号,ipad价格大跌,让人懊悔纠结。反倒拾起了那本乔布斯自传读了起来,英文书名为《iConSteve Jobs》,非常精妙。当下最为畅销的电子产品就是在乔布斯的关照下开发出的iMaciPadiPod了,而书名iCon,一语双关,一方面意指乔布斯性格乖张,追求完美,总是打破既有秩序的反抗者形象(i+Con),另一方面也点出乔布斯成为这个信息时代的一个符号与标志(icon),最后题目的妙处还在于它与乔布斯缔造出来的产品一样的词语结构。相比来,中文书名就明显低了一个档次,叫《缔造苹果传奇》,几乎要泯然于众多商业书籍之中。

作者从乔布斯的童年开始刻画到他对苹果音乐帝国的开发。从中也能够总结出乔布斯一些成功的秘密。

第一, 追求完美。无论是早期的苹果II型电脑还是他重返苹果公司所开发的iPod,他的追求是自己心中的完美电脑。这种对于完美,对于无瑕的产品美感的追求,让他的创业生涯跌宕起伏,他的完美成就了苹果II型电脑的经典地位,而对于iPod完美设计的追求又让他获得巨大成功,iMac家用电脑的吸引人的美丽外形又超越了所有人的想象而得到市场的追逐。但完美的危险同样存在,NextLisa、苹果III都是这种完美的牺牲品,但是这些失败了的“完美设计”,虽然市场反应平淡,但与那些跟风的设计相比在使命召唤的时候,他们依然可以闪闪发光,比如说垂垂欲坠的Next系统打败了BeOS最终被苹果公司采纳,其关键在于产品的过硬才给了乔布斯这个机会。

第二, 一种打不败的信念。这种信念不仅反映他对于自己理想的执拗程度上,也反映在他的人际关系上。在对本书的观感上,我认为,对于乔布斯而言无论是好朋友还是他手下的员工,都是乔布斯达成目标的棋子,为了达成他的目标,他不惜损害与这些人的关系。而另一方面这本书也赤裸裸地揭露了商业战争中的残酷。

最后,还是优秀技术的尊重。好的技术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生不逢时,一种是被狂热追捧。Nextstep系统的遭遇就是这样的两重天,在与苹果电脑结合之前,它是一个生不逢时,能力高而不叫座的产品,而与mac结合之后,加上完美的设计,它就成为了市场上的明星产品。但是如果没有乔布斯滚滚热钱的投入,它早就成为一个报废的产品了。

星期六, 三月 05, 2011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 发送自我的 iPad

这几天

想出门没出去,明天该好好思考自己的未来了。


-- 发送自我的 iPad

星期三, 三月 02, 2011

春天里

春天里,我每天都在家里碌碌无为。交一下物业费,看一下电视,玩一下游戏,买一下冰糖。


-- 发送自我的 iPad

在家里,老婆又病了。

早晨起来,发现老婆又卧病在床,没去上班,这可能和她的精神状态有关。她给自己施加的压力的确太大了。


-- 发送自我的 iPad

最后还是上了ipad

当初还不是很看得上这玩意,但现在真的已经上瘾了。


-- 发送自我的 iPad

位置:天晖路,成都市,中国